美东时间4月11日晚间,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(CBP)发布公告称,根据特朗普总统当日签署的备忘录,对部分原产于中国的商品豁免第14257号行政令下的“对等关税”,受豁免商品将不再被加征125%的高额关税。
政治策略调整与中期选举考量。美国科技巨头如苹果、英伟达等因关税导致成本上升、股价暴跌,对华盛顿施加巨大游说压力。2025年年底为特朗普连任竞选关键节点,或为打好中期选举经济牌,调整关税政策可争取科技行业支持,同时避免因“物价飓风”失去中产阶级选民,稳住中期选举基本盘。
全球供应链与产业博弈。美国试图通过“选择性豁免”稳定关键领域供应链,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区域(如中国)的同时,暂缓产业链外迁压力。豁免适用于所有受“对等关税”影响的国家,但针对中国仍保留限制,旨在分化中国与其他供应链国家和地区的关系。
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,特朗普政府针对手机、电脑等科技产品的关税豁免只是“暂时性的”。还称这些产品很快将被纳入所谓的“半导体关税”之中,预计将在“一两个月内”实施。特朗普表示下周将宣布半导体关税税率,并将在不久的将来生效。
从这一“悄悄豁免”就可以看出所谓“对等关税”并非普遍适用的公平游戏,而是特朗普主义下的单边勒索工具。今天豁免部分国家、部分商品,明天就可能以“国家安全”名义拉高门槛、重新加税。这并不是自由市场的修复,而是利益结构的再一次垄断。
美国工业体系对全球尤其是东亚供应链的依赖程度已是公开的秘密。在这种现实面前,美国的“脱钩话语”更像是一种姿态表演,而非可操作的战略。
更何况,当前全球正处于科技竞争的关键拐点。AI、大模型、6G、先进制程芯片正在成为下一个全球科技霸权的制高点。而美国对东亚尤其是中国大陆、台湾地区、韩国等地的技术产品依赖,从未真正减少。此次税则豁免所涵盖的领域,恰恰是美国技术生态中最为依赖外部输入的部分。
换句话说,美国更像是自己给自己开了一张豁免令,因为它根本承受不起在这些关键技术节点上的“真正脱钩”。
亚洲供应链的复杂性与成本优势难以替代,豁免政策也是短期妥协,为制造业回流争取时间。中长期或变相推动美国企业增加采购储备,逐步实现产业链重构。
但谁又能说得准呢?
END